面對「自尊心強、成功經驗少」的人該怎麼攻略?
2024 年 4 月 28 日談戀愛前,你該先確定的三個步驟
2024 年 4 月 29 日前幾年很流行一個字,叫「friend zone」,意思是:兩個人的關係定型為朋友,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那時候很多人會來問我:「這樣會不會進朋友區?」、「如果進入了朋友區該怎麼解決?」、「我如果不趕快推進,是不是就會變成朋友?」
當時我們的解法是告訴學生:「會進朋友區是因為你只敢做朋友在做的事。」這句話雖然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的成效卻不顯著,有些學生仍然會出現在關係裡卡死的狀況。
以前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卡死了,為什麼他們就是不敢做出「非朋友」的行為,或是一做就做得太過火?直到這陣子有兩個朋友跟我說了「機會成本」的概念之後,我才豁然開朗。
前陣子一個做交易員的朋友跟我說:「公司寧可你今天做一筆交易賠了500萬,也不要你為了不賠錢而什麼事都不做。因為當你賠了500萬的同時,表示你看到了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只是你沒做好。」
聽完之後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是這樣想的,賠錢不就是賠錢嗎?為什麼寧可賠錢也不要守住錢呢?於是我問了另一個唸經濟的朋友這個問題。
他跟我說:「因為對銀行來說,現金就是商品,就像餐廳的雞肉一樣。銀行留了越多現金,就是累積庫存,所以銀行不想要發生這種事。當你不做任何交易的時候,你的500萬就是庫存,就像餐廳不把雞肉賣掉,就是在浪費倉管、人事、店租;可是如果去做了交易,表示有可能會賺錢,雖然帳面上看起來是賠,但兩相權衡之下,去試著抓住膁錢的機會,遠比把貨留在倉庫裡來得有價值。」
聽完這個概念之後,我赫然發現這就是中產階級跟資產階級最大的差別:中產階級重視的是累進和避險,而資產階級重視的是賺進。他們的差異並不是資產數目,而是思維——中產階級將注意力集中在風險,也就是「失去的可能」;資產階級將注意力集中在獲利,也就是「成功的可能」。當注意力產生這樣的落差,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策略。
這個概念套用到感情裡也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會進朋友區?因為不敢做不是朋友在做的事。為什麼不敢做不是朋友在做的事?因為想避險、不想被討厭、不想失去機會。這就是避險思維——將注意力集中在失敗風險上,而非獲利。
但如果仔細去思考你的機會成本,就會發現,當你有「做朋友在做的事」跟「做非朋友在做的事」這兩個選擇時,「做朋友在做的事」的機會成本就是「失去進展成交往關係的可能性」;而「做非朋友在做的事」的機會成本則是「可能無法保住朋友的身份」。接著你再想:你是想要跟這個人當朋友當到某天她交男朋友或是漸行漸遠,還是你想要關係前進?
「做非朋友在做的事」有可能讓你被甩兩巴掌,然後封鎖加刪除,但也有可能讓你突破現在的窘境、把關係推到下一個層級。不要再騙自己:「我們至少還是朋友」了,你如果真的只想要跟人家當朋友,在朋友區裡不就朋友當得好好的了嗎?還煩惱什麼「卡在朋友區」?既然你不是「只想當朋友」,那麼一直死守朋友身份的保底,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那中產階級有什麼不對嗎?不,中產階級也很多人很有錢啊!但中產階級拼的是什麼?是條件!有一份很好的工作(醫生、台積工程師)、很好的收入,長期累積下來,當然也會有很不錯的生活水平。但如果沒有呢?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太會唸書,就是沒辦法每個月賺個二三十萬,每個月存錢是要存到民國幾年?
這個概念套到感情裡就是:如果你是高富帥,人家可能本來就把你當潛在對象,只是在還沒有發展前用朋友的名義包裝,所以只要確保不出錯就很有機會交到女朋友(但女朋友是不是你最喜歡的就不敢保證了。感情中產階級最容易面臨的危機就是:為了保有既存優勢,不敢做出變化,所以容易冷掉。詳請請參閱《從左手,到牽手》);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是高富帥、就是不會投胎怎麼辦?那你就得轉成資產階級的想法,不然你永遠拼不過天生贏家。 「當朋友」跟「奮進」,分別是「避險(不輸)」跟「賺進(想贏)」兩種概念。當中心概念不同,所有衍變出來的策略跟行為都會完全不同,就像「保本」跟「獲利」一樣:不想賠錢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進場,但不進場就不可能獲利;可是如果想賺錢,就必須承受可能賠錢的風險,但同時也得到了獲利的機會。當你的條件不足以成為感情裡的中產階級,你就不能用避險的方式去玩這個遊戲,你必須採取不同的玩法,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或許你會說:「我以前都有做非朋友在做的事啊!但每次都失敗,所以我才想說要保險起見啊!」
多數的人在感情遭遇挫折以前,都是很勇敢嘗試的,只是可能用了不適合的方法,結果輸得一敗塗地,從此就產生了「還是保底比較重要」的概念。
但你的感情又不是勞力士,不會越放越香、越放越值錢,100塊藏在枕頭下明年也還是100塊,因為你沒有為你的100塊做任何事。同理,你跟喜歡的女生當一年的朋友,明年你們大概也就還是朋友(甚至可能不是朋友),因為你沒有做出任何讓它有效增值的策略。
這個意思並不是避險不重要,不管再怎麼想贏的人,都不會去玩穩輸的遊戲,重點在於起始思維與目的——你是想贏還是想要不輸?
想贏的人會努力嘗試各種方法並且思考,以便將他們的勝率提高到最大。他們不是單純拼運氣的賭徒,而是懂得運用策略最大化提升自己勝率的參賽者。他們也知道怎麼評估風險,所以他們必須培養眼光及能力,以便在看到好時機的時候能徹底把握,而不是眼巴巴的看著機會溜走。
在感情裡,輸贏是零和的,但你的對手不是你喜歡的人,而是你自己。有交往就是有交往、沒交往就是沒交往,除非你能接受那些交往以外的關係形態,並且甘之如飴,否則你就是痛苦(當然,一旦你超脫這個二元,你就自由了,可惜多數的人並沒辦法做到)。你得做到在自己的遊戲裡勝出(不懼怕風險、看清機會成本、專注於成功的可能性,戰勝「不輸」的想法),而和對方的遊戲達到雙贏,最終的結果才會是交往。如果你在自己的遊戲裡只想要不輸,那麼對方就算喜歡你,也很有可能因為你的俗辣而最後沒交往;如果你在自己的遊戲裡贏了,但你不顧對方的立場利益感受,那麼對方也不會喜歡你(這就是之所以做了「非朋友行為」卻失敗的原因)。
當你開始翻轉自己的想法,徹底明白你根本就沒有想跟人家當朋友,那只是用來包裝追求者與被追求關係、維護自己恐懼的幌子之後,你才有機會解除你的思考限制,看到各式各樣的作法和可能性,從而得到真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