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沒有安全感,是因為你相信了錯誤的事
2024 年 4 月 22 日當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之中,你可以怎麼做呢?
2024 年 4 月 24 日【本文由培訓講師 Harper 撰寫】
在這個戀愛越來越自由,甚至可以和同性別的人結婚的年代,走在路上不只會遇到紅綠燈,也會遇到幾個同性戀(除非你住得很偏僻)。根據中研院2018年的數據,非異性戀人口(同性戀+雙性戀)約為總人口的15%。有同性戀的點頭之交、同學/同事、好友、家人,並不少見。有些人已經習以為常,具備同志雷達;有些人則是比較模糊,似懂非懂。那麼,就讓我這個資深女同志(30)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關於同性戀,最常被提出的問句是-
『我是不是?(是,你全家都是)』
『你是不是?(請不要隨便問人這個問題喔。真的要問,請在可以好好說話的地方談。)』
『他是不是?』
我們有可能屬於其中一種,或者介於分類之間。而不管是/不是、或不確定,在性傾向的光譜上,喜歡就是喜歡,沒有哪一種情況是錯的、不好的。
性傾向 (Sexual Orientation):一個人對於某些性別產生喜歡、愛情、性吸引的感覺。有些人的性傾向較為流動,有些則較為固定。
性別 (Gender):可分為生理性別(身體的)、心理性別(內心覺得自己屬於哪個性別)。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樣的人,稱為跨性別者。以下提到的用詞為心理性別為主,跨性別女同志也可適用。
同性戀:
到底同性戀的定義是什麼呢?以下列出了幾種女生的性傾向分類。
T(Tomboy):知道自己是女生,也會去做男生會做的事情(原因後面會再談)。打扮和舉止相對一般女生來得中性許多,甚至有些T的外表和舉止會很像男生。
*Tomboy一詞在歐美來說只是比較男孩子氣的女生,不一定是女同志。而台灣用這個詞作為『比較像男生的女同志』的代稱。
*另外還有一個詞叫Butch,相對於Tomboy,是屬於更偏陽性、陽剛味更重的女同志。
- 娘T:有點像小男孩,可能長得很可愛、個性溫和。撇除小男孩般的外表,就是個溫柔細心的女生。(當然,如果長得類似這樣但覺得自己不是娘T,那他就不是娘T。必須尊重對方的意願)
- 長髮T:一頭長髮,但總是有股英氣。不會覺得她留了長髮就比較嬌媚,帥氣倒是一直散發出來。打扮也都是以男裝或中性打扮為主。
- 鐵T:主要指「身體不給碰」。發生親密關係的時候,不允許對方碰觸自己女性的身體。行為通常相當MAN。
T是怎麼生成的?
假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台電腦的話,T一出生就配備了女性的身體(硬體)和一些原廠程式(偏好),然後工程師(父母、家人、學校)會安裝他們覺得女性身體這種硬體要搭配的程式(外表、行為舉止、好壞對錯)。通常T在小時候都會對於這些程式感到有點不相容,為了求生存又做自己,盡可能的在父母要求和自己的個性之間找平衡點。這樣做最不容易的地方在於,生活中遇到的人很容易對你的配置有意見:『這是什麼配法』、『到底是MAC還是PC?不MAC不PC』。在被批判的情況下,我們容易內心受傷,而形成了日後的自我保護行為。而常見的狀況有以下:
防衛
不管是外在的個性比較強悍或防備心較高(例如臭臉)、或者是低調躲藏,出發點通常都是為了保護自己。行為上變兇或難以親近,因為怕別人對我不好然後自己受傷。這個害怕是一種預設立場。而因為我們看起來比較兇,別人可能也比較不敢對我們釋出善意。有可能會造成「世界是不友善的」的循環。
低調躲藏想隱藏自己的性向,因為怕真實的自己不被身邊的人接受。若不被身邊的人接受,自己會有生存危機。
不安全感
認為因為自己是女生,所以在感情上比較容易不被對方喜歡,容易失敗。不安全感指數有可能會比一般女生來得高。
例如:「反正她以後會跟我分手,去跟男生結婚」、「不要愛上異女」等等。
T格
人有人格,T有T格。T格類似異男的『不可娘』原則,內心或多或少抗拒女性化的事物。例如鐵T就容易很像異性戀男生。
小時候看一個T朋友穿束胸,覺得看起來很不舒服。『應該會痛吧?』我說。旁邊一個P朋友劈頭就說『要當T,就不要怕痛!』。不覺得換個代名詞,其實也適用於男生嗎?例如「是男生就不要怕痛!」這樣的句子。如果說男女被各自的性別框架限制住,那麼T有時候是,跳脫了女性的框架,卻也落在男性的框架裡。
這些狀況在過去的人生中曾經保護過我們或對我們的心情、自我價值有幫助,但也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發展關係的時候的障礙。如果你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感情議題的T,不妨試著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寫下來,然後試著歸類這個想法的根本原因。
P:P在台灣又稱『婆』,歐美稱作“Femme”。有著比較女性化的外表(不論長短髮)和舉止。在T/ P 關係中屬於相對陰柔的那方。如果陰柔氣質強的話,甚至有可能會看不出來對方是女同志。(我就曾經在聚會場合見到過深櫃的華麗美豔P,十足的異性戀女人模樣。當下覺得自己雷達壞了。)
P相對於異性戀女生來說,知道自己喜歡同性。因此有些人追P的時候會覺得比較輕鬆,因為不需要隱藏自己對對方的興趣。
PP戀:兩個外表女性化的女生的戀情。(但在關係中還是會有一個行為比較陽,一個比較陰。這是個體差異)
TT戀:顧名思義,是兩個T的戀愛。比例上算是少數中的少數。(第一次聽到踢踢戀是在高中,當時我的小T腦袋簡直要炸了,從來沒想過。難道這就是異性戀第一次發現世界上有同性戀的心情嗎?)
不分:名詞。覺得自己不特別是T或者P;對象的外表不一定要陽剛或者陰柔,認為自己喜歡女生。
雙性戀:跟不分很類似,對陽剛或陰柔的人都可能會有興趣;認為自己兩種性別的人都喜歡。
*潛在的雙性戀:通常不太清楚自己也可以喜歡同性。認為自己是異性戀,直到第一次喜歡上同性別的人才會發現自己也能接受別種可能。
異性戀:認為自己被男生(陽性特值重)所吸引。廣義的異性戀女生裡面,有比較能接受和同性交往的(可能是潛在的雙性戀),跟比較無法愛上同性的。這是因為,陰性能量的接受度相對於陽性能量較高,比較沒有一定要喜歡特定類型的人。
出櫃:動詞。指一個人告訴身邊的人,他愛的其實是相同性別的對象,或他其實同性或異性都愛。
深櫃:形容詞。形容人不敢或不願意對他人宣布自己的性向,在櫃子裡面深處躲著。
另外還有一些常見的問題:
Q:『我發現我也喜歡女生,那我是同性戀嗎?』
A:有可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者只是很喜歡這個人到了把她當成戀愛對象的程度。是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並不是那麼重要。讓自己過得比較輕鬆愉悅才重要。先關注自己心裡面的喜歡是什麼樣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寫下來看看。(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不太允許這些紙被旁人發現,寫完看完記得處理掉)
Q:『我發現我是同性戀,怎麼辦?』
A:恭喜你又更了解自己一點了。會問怎麼辦,有可能是你可能覺得這樣子並不好,或者已經遇到一些旁人的壓力。
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你覺得這樣不好的原因,然後問問自己或身邊的人,是不是真的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很常是,覺得這樣可能會在社會上被排擠。我的看法是,的確機率比較高一些。但如果我因為有人可能不喜歡,而強迫自己改變,那麼假設哪天我要結婚,而有人不喜歡我的對象,難道我要因此不結婚了嗎?有外人不喜歡我住的房子,那我就要搬出去了嗎?自已喜不喜歡永遠是比別人喜不喜歡更重要。
如果是旁人的壓力,可以上PTT拉版或向身邊的親友求助。一定可以找到支持你的力量。
Q:『為什麼會有櫃子?』
A:因為禁忌、恐懼、不了解。導致人必須用櫃子包住真實的自己,否則會不被其他人接受。因為多了這層櫃子,導致同志或多或少會對自己的性傾向是否能被社會接受這點是存疑的。我們會比異性戀多一層懷疑,和一點自我保護。
我小的時候,同性戀是不被提起的。媽媽說她念的女校內沒有女同志,也要我別跟太像男生的女孩子走得太近(在這裡就可以感受到媽媽當時的恐懼了XD)。還沒喜歡上女生之前,我只是一個比較愛運動、做中性打扮的女孩。發現自己喜歡女生之後,直接走入『不可說』的境界,彷彿得了什麼隱疾。不過情感還是要有出口,我會找機會偷偷跟朋友試探地提起。幸運地,我遇到的都是很有包容力的朋友。他們都直接接受了我這樣的情況,一秒都沒有猶豫。這讓我在『不被社會接受』的預設下,過著『被接受』的日子。那個時代就能有這樣想法的青少年真的很了不起,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樣是幫助了自己的朋友,這個朋友就是被幫到了。如果是不被接受的環境,從小個性敏感的我應該會更痛苦吧…。回想起來真的充滿感激。
因此我相信,社會絕對可以靠著讓各種性傾向越來越被了解,而變得更美好。因為大家可以依照個體性的需求去過日子,而不是別人對我們的要求。我自己就曾經對結婚不抱任何希望…而看看現在台灣的同婚都合法了,完全超前我人生的部署!讓所有人活得更像自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謝謝閱讀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