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裡重要的,究竟是對的人,還是對的關係?
2024 年 4 月 12 日兩性關係|如何不再當個暈船仔——請訓練「真實的勇氣」
2024 年 4 月 12 日最常見的誤會,無非是「溝通就是講話」。我們總以為溝通就是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出來,這樣就是溝通。很多人會說:「溝通很簡單啊!就是講話啊!」的確,溝通的一個部分是講話沒錯,但如果我們永遠把思維停留在「溝通只是講話」的概念裡,也無怪乎這麼多人都溝通不良了。
「說話」是溝通的表面形式,但潛藏在單純話語背後的,則是更多更重要的事。背後的這些,才是溝通真正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總是強調溝通的重點不是「說」而是「聽」?因為只有用心的「聽」,我們才能聽到對方背後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那些說不出口的需求、那些隱藏的情緒、那些過去的傷口,都是透過用心的聽跟看才能察覺的。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長久關係》的課程裡教溝通的時候,有一組的練習很有趣:A女在練習跟B女說話,A女說了不少,但B女最後的回饋是:「我覺得你好像其實不想跟我說話耶,你的眼神幾乎都沒有看著我,你好像只是想把話趕快講完。你是不是其實不想跟我交流呢?」
這
就是一個常見的盲點——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在語言以外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對於接收者來說是什麼意思、對方究竟接收到了什麼。當傳達者跟接收者的認知不同時,溝通就很難生效,而且雙方都會覺得很生氣。在幾次的經驗之後,就會產生「對方是不可理喻的、無法溝通的」這樣的結論,於是便很容易萌生放棄溝通的想法。
「溝通」不可能無效,導致溝通無效的,通常是我們的方法。這個方法指的也不全是說話的技巧,有很大一部分跟自身課題的處理,以及溝通習慣。說話的方法只是最顯而易見的表層問題,但構成表層問題的,全都跟自身狀況有關的深層問題,包含以往家庭的對話習慣、過去的陰影、對於溝通的認知及信念⋯⋯等等,是這些問題建構了溝通的障礙,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鴻溝。
以上述的例子為例,這位A女在跟B分享的內容,可能其實是自己不太想分享的事情,所以才會出現肢體語言與「分享」這個行為完全相反的情形。如果我們能有機會再更仔細的觀察A女平常在跟人談論事情的方式,或許我們能更精確的了解到,A女是對於這個「話題」不想討論,還是她的溝通模式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如果A女長期的溝通習慣都是這樣,就不難想像她在與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些什麼樣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得從「她為什麼不習慣將全副心力灌注在對方身上」這件事著手。
我有一個朋友,跟人說話的習慣也是不看對方,並且會一直盯著手機,這樣的行為會讓他週遭的人不喜歡跟他說話,或是說太認真的事,除非他手機沒電。先撇除這位朋友跟其它人說話時的人內容是什麼,他的肢體語言傳達出來的訊息,會讓別人認為他對手機的興趣比自己還大,這種感覺很容易讓我們回想到小時候想跟別人(尤其是父母)說些什麼,但對方卻忙於自己的事情的記憶,這種記憶連帶的意義,很常都是被拒絕。人都是需要被關注的,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拒絕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傷。如果對方只是一般交情的朋友,那我們可能會選擇跟對方保持現況,關係也很難再進一步;如果對方是交往中的伴侶,那我們很可能就會直接跟對方吵架,以表達我們被關注的需求。而吵架這件事一旦發生,對方通常很難意識到原因在於「自己沒有好好的關注別人」,只會認為我們在無理取鬧,這樣的吵架很難吵出一個共識或結論,只會消磨彼此的感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溝通的重點並不在於說什麼」的原因。
溝通是一種需要全副身心投入來進行的行為,要聽懂看懂對方的需求、情緒、恐懼,需要大量的注意力才能完成。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明確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是困難的,我們往往因為害怕受傷或要面子,而採用憤怒、勒索、理論勸說的方式,來要求對方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而不是好好的說出自己的感受跟需求。在這種狀況下,要讀懂他人在語言的背後藏著的是什麼,就變成了溝通最大的關鍵。
除了聽懂看懂對方之外,我們也必須明白自己所傳達出來的訊息是什麼。花點時間去了解跟探討自己所傳遞的訊息,與別人接收到的有什麼不同,這對於溝通來,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溝通最常出現的盲點就是認知的不同,我們以為自己在關心對方,對方卻覺得自己在被攻擊,於是當對方採取反擊態度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莫名其妙。殊不知,一切的原因都在於彼此的傳達與接收出了問題。
溝通是一門無時無刻都在被使用的學問,要活在群聚的社會裡,溝通是人們的必備技能。不論是在家裡、工作、學校、商場、情侶關係,我們都避免不了溝通這回事。所以即使你現在沒有對象,或還不想進入關係,多花點時間增進自己的溝通能力,對於生活上的各方面來說,都會是一項划算的投資。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去向其它朋友問問,你講話的時候都給他們什麼感覺吧!